、文•伯威  

 

包青天擲硯成州留佳話 

 

 

 

醒獅隊鴻運當頭送彩頭   

 

 

包公祠送「彩頭」的醒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硯州島街渡上岸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「走後門」這個名詞,多指人們辦事不依正道,用不正當的捷徑而行事。但它的出典與上述的解釋,卻有很大的分別。傳說宋朝清官包拯,為了與各民眾溝通,特別在其官府後面,開一道便門,方面民眾向他表達意見、申訴或鳴怨。這才是上述名詞的出處。民間流傳包青天的清廉政續,真有如恆河沙數,而「擲硯成州」一則,亦為肇慶人民,家家戶戶所稱頌。

 宋史中對這位歷史人物有以下的記載:「包拯(公元999年—1062年),字希仁,廬州合肥(即今安徽)人也。始舉進士,除大理評事,出知建昌縣。以父母皆老,辭不就。得監和州稅,父母又不欲行,拯即解官歸養。後數年,親繼亡,拯廬墓終喪,猶裴徊不忍去,里中父老數來勸勉。久之,赴調,知天長縣。」由上段文字中,可知包拯是一個盡於孝道的人。

 至於他的清廉讚許,當時亦有「閻羅包老」之稱號。關於他的事蹟,史上也有記載:「徙知端州,遷殿中丞。端土產硯,前守緣貢,率取數十倍以遣權貴。拯命製者才足貢數,歲滿不持一硯歸。」大意是說:「端州(古時肇慶)這地方出產墨硯,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,隨意多徵幾十倍的墨硯,送給朝中的權貴。而包拯在任時,只命令工匠,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製造。一年過後,他沒有拿取一塊墨硯回家。」


擲硯成州民間傳說


 民間流傳的,卻還有另外的一個版本。話說當時的民眾,深知包公清廉,不受任何禮物,遂暗中藏多了一塊墨硯在貢品內,以表對他的愛戴。當包公的官渡,駛出肇慶羚羊峽時,忽然天昏地暗,雷電交加,風雨巨浪翻騰不絕。包公有感突然,向倉天禱告後,心中亦似有所思。即命令下人,再次盤點貢品,始發覺多了一塊墨硯。包公恍然大悟,雖內心多謝民眾的厚意,但以他兩袖清風的性格,怎會接受呢!他遂將多了的墨硯拋下西江。

 

 

硯州島土質沙質甚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硯州島外貌扁平


 說也奇怪,天氣立刻放晴,風浪亦變得平靜。此時西江江面,卻隨隨浮起了一個樣似墨硯的小島,世人稱之為“硯州島”。 後人更在島上建了“包公祠”以作紀念,更稱這景色為“硯渚清風”。

 

醒獅迎客鑼鼓喧天

 很多人都相信包公是廉潔之神,故若遇上不公平的壓迫或訴訟時,都會向衪祈福,使能沉冤得雪,公理得直。到硯州包公祠祈福,可用肇慶西江邊的街渡前往。而一般旅遊人士跟隨團隊前往,又有另一番熱鬧的體驗。當地村民組織了一隊醒獅隊,迎接來訪遊人,以示熱誠真摰。一時鑼鼓喧天,浩浩蕩蕩地隨團渡江。約十幾分鐘,已到達彼岸的碼頭,又有另外一隻醒獅在等候了!

 硯州島是由一個河沙積聚而成的島嶼,土壤中的沙質特重,只能種植一些平價的蔬果,如香蕉……等,因更常遇西江泛濫,故一般居民的收入亦可算是低的。拾級上岸,緩步前往,很快便看見這莊嚴肅穆的祠廟了。

 

 

有擋煞作用的包公祠照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包公祠門樓

 

坐乙向辛風澤中孚

 

 現時的祠廟,實在經過無數次的重修,宅命取坐乙(正東偏東南)向辛(正西偏西北),風澤中孚卦。全廟採用中軸對稱式建築法,門樓在前,神壇在後方。左右兩邊附設了幾間小賣部,為遊客提供香燭衣寶及解簽服務。踏進了門樓,便到了祠廟前的明堂了,門頂的牌匾寫上了“包公樓”的字樣。明堂前的照牆,在風水學上,實有擋煞的意義。它描繪了包公擲硯時的境況,可算手工精細,維肖維妙,有現場一樣之感。大殿前的聚寶塔,環抱地向內,供善信們上香化寶及祈福的用途。位於一旁的福德公,亦甚覺慈祥。

 

 

包公祠供奉包公及開封七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包公祠內浩然亭


 包公的神殿,號稱“浩然亭”,亭頂上掛滿了善信的塔香,香火鼎盛可知。兩旁對聯書上“直道清心尚有五言留北宋,投香載石可如一硯鎮西江”。 神殿上“公正廉明”的牌匾,相信已深入民心的了!包公像的公正嚴明,開封六子(公孫策、展昭、張龍、趙虎、黃朝、馬漢)的忠誠氣勢,可謂栩栩如生。

 

鴻運當頭送彩頭


    在這嚴肅及莊嚴的氣氛下,隨著入廟拜神的理念,筆著也誠意向包大人及六子上香祈福。祈望公義常存,世界各地皆可在公正的路途上,邁向更美好境況!此時,醒獅隊再為遊客們作了一場精采的“採青”表演,再將“彩頭”送給在場人士,祝祈“鴻運當頭”。鑼鼓聲再一次的升起,醒獅隊伴著遊人踏上歸途,筆者雖然來過這裡多次,每次都總會留下一些不同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全篇完)

 

 

伯威電子郵箱:[email protected]

WB01343_.gif      回首頁     WB01345_.gif (616 bytes)